钢铁行业12月31日这天最忙的,可能不是现场劳作不停的工人,也不是被各种工艺技术缠身的技术人员,应该是各公司的办公室文秘人员了,因为他们要代表整个公司或者代表领导,来写公司的元旦献词。
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新年献词成为各大机构的一种惯例。当看了不少钢铁企业的新年贺词,却发现,这群在办公室坐太久了的文秘人员,似乎想用力过猛写一篇高考满分作文,或是作为三好学生要想在国旗下好好讲话,而忘记了文章的受众面是公司的钢铁工人,是全国两百来万钢铁行业从业者。
钢铁从来都是接地气的,因为钢铁是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材料,它朴实无华,但又实用。所以钢铁工人也是接地气的,因为工人只有实打实地按照操作规程去生产,才能产出合格钢材,才能支撑产品迭代升级。从这个角度,钢铁企业的新年贺词不应该是比拼文学功底,无需华丽辞藻,也无须搬用古典。只要告诉公司的兄弟们,2024年这一年咱们干了些啥,2025年咱们面临什么境遇,要干些啥,再给大家打打气,就行了!
大词的铺排,概念的堆积,下意识的炫技,只会让人反感。
什么“不惧风雨、逐梦前行”,“深化改革、壮士断腕” “仰望星空,逐梦前行”……这些已经算老套的了,而类似“靡革匪因,靡故匪新”这样的文字,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,定然是看不懂了。要知道,毕竟在钢铁行业,我们把铬(ge)读成luo,我们把淬(cui)火读成zhan火都无关紧要,干就完了,还哪有什么心思来仰望星空。
展开剩余33%刻意的深刻,就是在炫耀自我陶醉的优越感,就是一种极大的肤浅。
新年贺词不是比拼文学功底,无需矫揉造作。朴实无华的语言,往往更接地气,更能打动心坎。看看钢协会长何文波前两天的“爆文”——《永远不会忘记——一个人的境界,一代人的使命》,就会明白,只有真诚和温度的文字才能让读者共情。
这个行业现在还处于寒冬期,还面临很大的困境。如果能在新年贺词中体现出这家企业是如何为国解决“卡脖子”难题,铸造大国重器;体现出企业如何在行业寒冬之下苦练内功,实现高质量发展;体现出如何为自己的员工干实事谋福利;体现出为下游用户提供更好的钢材……
这样的内容,似乎才能更加共情。
发布于:山东省